[命令] Linux 命令 iostat (显示硬盘读写和处理器占用状况) (转载)

iostat 介绍

iostat用于查看存储设备的IO负载情况,输出信息是指定间隔时间内的平均数据,可以持续输出观察。
通过iostat --help通常看不到直观的信息

[root@master ~]# iostat --help
Usage: iostat [ options ] [ <interval> [ <count> ] ]
Options are:
[ -c ] [ -d ] [ -N ] [ -n ] [ -h ] [ -k | -m ] [ -t ] [ -V ] [ -x ] [ -y ] [ -z ]
[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 <device> [...] | ALL ] ]
[ <device> [...] | ALL ] [ -p [ <device> [,...] | ALL ] ]

    1
    2
    3
    4
    5
    6

可以通过man iostat来查看该命令的具体解释
man iostat|cat > iostat_help.txt

1.常用的选项

OPTIONS
       -c     展示CPU使用情况
       -d     展示存储设备使用情况
       -h     使输出信息更易看。
       -k     使某些使用block为单位的列强制使用k为单位显示统计信息
       -m     使某些使用block为单位的列强制使用m为单位显示统计信息
       -N     显示任何已注册设备映射器名称, 用于查看LVM2统计
       -n     展示NFS使用情况
       -p [ { device [,...] | ALL } ]
              显示设备块及其分区统计信息,可以单独指定特定的设备
       -t     打印显示的每个报表的时间, 时间戳格式可能取决于S_TIME_FORMAT环境变量
       -V     显示iostat版本
       -x     显示扩展统计信息
       -y     如果指定了持续输出,那么忽略默认显示的第一次统计信息,即从系统启动直到执行命令的平均信息。
       -z     省略在采样期间没有活动的任何设备的输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执行样例

       iostat
              展示从系统启动到执行命令期间的CPU和存储设备平均统计信息
       iostat -d 2
              以2秒间隔展示存储设备统计信息
       iostat -d 2 6
              以2秒间隔展示存储设备统计信息,共展示6次
       iostat -x hda hdb 2 6
              以2秒间隔展示存储设备hda和hdb的拓展统计信息,共展示6次
       iostat -p sda 2 6
              以2秒间隔展示存储设备sda及其分区的统计信息,共展示6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3.输出信息解析

# iostat -x -d -m -y -c 2 10
Linux 3.10.0-229.el7.x86_64 (KYL-DB-MYSQL-SLAVE01)      05/09/2019      _x86_64_        (24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40    0.00    0.38    4.13    0.00   95.10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MB/s    wM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sd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sdb               0.00     0.00   14.00  563.00     0.07    19.51    69.49     1.40    2.46    9.89    2.28   0.88  50.90
dm-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m-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m-2              0.00     0.00   13.50  562.50     0.07    19.50    69.58     1.41    2.47   10.26    2.28   0.88  50.9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CPU信息
%user:用户态CPU使用率
%nice:优先级变化占用CPU的使用率
%system:内核态CPU使用率
%iowait:CPU等待IO的占比
%steal:虚拟CPU等待实际CPU的时间的百分比
%idle:CPU空闲率

2.存储设备信息
rrqm/s: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的合并次数
wrqm/s: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的合并次数
r/s:每秒读取的次数
w/s:每秒写入的次数
rMB/s:以m为单位计算每秒读取量
wMB/s:以m为单位计算每秒写入量
avgrq-sz: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包括读和写
avgqu-sz: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平均IO等待时间(milliseconds),包括排队时间和IO执行时间
r_await:平均读取等待时间(milliseconds),包括排队时间和IO执行时间
w_await:平均写入等待时间(milliseconds),包括排队时间和IO执行时间
svctm:平均IO服务时间(milliseconds),不准确
%util:统计时间内,CPU处理IO的时间对于间隔时间的占比,例如间隔2秒,CPU处理IO占了1秒,那么就是50%,可以体现存储设备的繁忙程度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灯火觅阑珊」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004901/article/details/90022623

注明:所有转载内容皆直接从被转载文章网页的标题和内容的文本中复制而来

CC 4.0 BY-SA 版权协议网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

[实验] NFS 远程共享服务的搭建 (openSUSE Leap 15 版)

纪念:站主于 2020 年 1 月完成了此开源实验,并将过程中的所有命令经过整理和注释以后,形成以下教程

步骤一:规划拓扑

1.1 服务器列表

服务端 192.168.1.20
客户端 192.168.1.21

1.2 服务器列表简介

1) 服务器提供 NFS 服务将自己的目录分享
2) 客户端挂载和使用 NFS 服务将服务端分享的目录挂载在自己的目录上

步骤二:系统环境要求

1) 所有服务器的系统都需要是 openSUSE 15.1 版本
2) 所有服务器都要关闭防火墙
3) 所有服务器系统都要配置好可用的软件源(最好是软件数量最多的官方版本)
4) 需要按照拓扑图给对应的服务器配置好 IP 地址和主机名
5) 所有服务器都要可以相互 ping 通自己和对方的 IP 地址和主机名

步骤三:所有服务器安装 NFS 服务

3.1 所有服务器安装 NFS 服务

(分别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zypper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 zypper install nfs-client

3.2 设置所有服务器开机自启 NFS 服务

(分别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 systemctl enable nfsserver

3.3 所有服务器启动 NFS 服务

(分别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 systemctl start nfsserver

步骤四:配置 NFS 服务

4.1 创建用于 NFS 服务的目录

4.1.1 创建被 NFS 服务共享的目录

(只在服务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mkdir /nfsserver
4.1.2 创建用于挂载 NFS 服务分享目录的目录

(只在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mkdir /nfsclient

4.2 配置服务端的 NFS 服务配置文件

4.2.1 在服务端上添加可被 NFS 服务挂载的选项

(只在服务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vi /etc/exports

添加以下内容:

......
/nfsserver 192.168.1.21(rw,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补充:这里的 192.168.1.21 是客户端的 IP 地址)

4.2.2 让刚刚修改的 NFS 服务配置文件生效

(只在服务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exportfs -a

4.3 配置客户端的 NFS 服务挂载文件

4.3.1 在客户端上添加开机挂载 NFS 的选项

(只在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vi /etc/fstab

添加以下内容:

......
192.168.1.20:/nfsserver /nfsclient nfs  timeo=120,rw,soft,nolock  0 0
4.3.2 让刚刚修改的 NFS 服务挂载文件生效

(只在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mount -a

步骤五:确认 NFS 服务是否搭建成功

(只在客户端上执行以下步骤)

# df -h | grep 192.168.1.20

(补充:如果出现了类似 “192.168.1.20:/nfsserver 38G 5.5G 31G 16% /nfsclient”,则代表 NFS 搭建成功了)

[命令] Linux 命令 parted (分区硬盘) (转载)

linux使用parted进行分区

#将分区设置成gpt格式

 parted  /dev/sdc mklabel gpt

#创建一个20G的分区

parted /dev/sdc mkpart primary 0 20000

#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创建成一个扩展分区 

 parted /dev/sdc mkpart extended 1 100%

/dev/sdd分区分成1个分区

parted /dev/sdd mklabel gpt

parted /dev/sdd mkpart primary 0 100%

将硬盘分为两个主分区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sdb   
GNU Parted 1.8.1 Using /dev/sdb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mklabel gpt           # 将MBR磁盘格式化为GPT
(parted) print                       #打印当前分区
(parted) mkpart primary 0 4.5TB                # 分一个4.5T的主分区
(parted) mkpart primary 4.5TB 12TB      # 分一个7.5T的主分区
(parted) print                         #打印当前分区
(parted) quit 退出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随小风」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fdst/article/details/81167080

注明:所有转载内容皆直接从被转载文章网页的标题和内容的文本中复制而来

CC 4.0 BY-SA 版权协议网址: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dee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