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Linux 脚本的管理 (通过 systemd 实现)

步骤一:要被管理的脚本

# vim /root/12456.sh

创建以下内容:

#!/bin/bash
for i in {1..5}
do
echo $i
done

(补充:这里以创建 /etc/root/for.sh 脚本为例)

步骤二:创建 systemctl 的管理文件

# vim /etc/systemd/system/12456.service

创建以下内容:

[Unit]
Description=12345
After=default.target

[Service]
Type=oneshot
ExecStart=/root/12456.sh

[Install]
WantedBy=default.target

(补充:这里以创建 /etc/systemd/system/12456.service 来管理 ExecStart=/root/12456.sh 为例)

步骤三:加载刚刚创建的 systemctl 管理文件

# systemctl daemon-reload

步骤四:给 systemctl 的管理文件添加执行权限

# chmod u+x /etc/systemd/system/12456.service

步骤五:通过 systemd 管理脚本

5.1 启动脚本

# systemctl start 12456.service

5.2 关闭脚本

# systemctl stop 12456.service

5.3 重启脚本

# systemctl restart 12456.service

5.4 让脚本开机自启

# systemctl enable 12456.service

[步骤] Linux 周期性计划任务 cron 的设置

步骤一:进入周期任务计划的文件

1.1 案例一:直接进入周期任务计划的文件

# crontab -e

1.2 案例二:以某一个用户的身份进入周期任务计划的文件

# crontab -u root -e

(补充:这里以使用 root 用户的身份进入周期任务计划的文件为例)

步骤二:设置周期任务计划

2.1 设置周期任务计划的格式

<what minute> <what hour> <day of the month> <what month> <day of the week> <command>


补充:
1) 当以上内容是 1 个星号 “*” 时,代表任意时刻都会执行
2) 当在某一个时刻执行时,可以直接写入对应的数字,例如:0,代表在 0 时执行
3) 当同时在多个时刻执行时,可以直接写入多个对应的数字,例如:0,15,30,代表在 0 时、15 时、30 时都会执行
4) 当每隔一段时间就执行时,可以在星号 “*” 后面添加斜杠和间隔的数字,例如:*/5,代表每隔 5 就会执行 1 次
5) 当是执行 /sbin 下的命令时,需要使用命令的全路径
6) 有些特殊符号不会在此地起作用,例如:$(<command>)

2.2 设置周期任务计划的案例

2.2.1 案例一
0 1 * * * curl eternalcenter.com

(补充:此案例会在每天 1 点 0 时访问一次 eternalcenter.com)

2.2.2 案例二
*/5 * * * * curl eternalcenter.com

(补充:此案例会每过 5 分钟访问一次 eternalcenter.com)

2.2.3 案例三
0 0 1,5,10,15 /sbin/reboot

(补充:此案例会在每个月的 1 号 5 号 10 号 15 号的 0 点 0 分重启系统)

步骤三:显示已设置的周期任务计划

3.1 案例一:显示本用户已设置的周期任务计划

# crontab -l

3.2 案例二:以某 1 个用户的身份进入周期任务计划的文件

# crontab -u root -l

(补充:这里以显示 root 用户已设置的周期任务计划为例)

补充:# crontab -e 命令编辑文件的所在位置

如果是 Rocky Linux & RHEL

/var/spool/cron/

如果是 openSUSE & SLE

/var/spool/cron/tabs/

[步骤] Linux Kdump 的开启 (用于收集内核崩溃时的信息)

步骤一:确保 crash 和 kernel-debuginfo 两个软件包已安装

# rpm -qa | grep crash || dnf install crash ; rpm -qa | grep kernel-debug || dnf install kernel-debug

(注意:此步骤有 Rocky Linux 8 & RHEL 8 才需要操作)

步骤二:给 Kdump 预留内存

2.1 给 Kdump 预留内存

2.1.1 方法一:通过在 /etc/default/grub 配置文件里修改 crashkernel 参数

2.1.1.1 在 /etc/default/grub 配置文件里修改 crashkernel 参数
# vim /etc/default/grub

在这一行里:

.....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
.....

确保有:

.....
GRUB_CMDLINE_LINUX="crashkernel=auto......"
.....

并确保此文件其他地方没有和 crashkernel= 相关的参数


补充:这里的 auto 代表系统会根据内存大小自动设置一个值,也可以指定一个值,例如:crashkernel=128M,high、crashkernel=256M,high 等等。如果设置成一个固定值,建议
1) 1 GB 到 4 GB 内存设置成 160 M
2) 4 GB 到 64 GB 内存设置成 192 M
3) 64 GB 到 1 TB 内存设置成 256 M
4) 大于 1 TB 内存设置成 512 M

2.1.1.2 让刚刚修改的内核参数生效
#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reboot

2.1.2 方法二:通过 yast 工具修改 crashkernel 参数

2.1.2.1 方法二:通过 yast 工具修改 crashkernel 参数
# yast kdump

之后将 –Start-Up 中的 Kdump Low Memory [MiB] (72 – 3069) 修改为 256,将 –Start-Up 中的 Kdump High Memory [MiB] (0 – 7168) 修改为 512,之后再选择 [ OK ]

(补充:当 Kdump Low Memory 设置为 256,Kdump High Memory 设置为 512 时更易触发 Kdump)

(注意:此方法只有 openSUSE & SUSE 可以使用)

2.1.2.2 让刚刚修改的内核参数生效
# reboot

2.2 显示给 Kdump 预留内存的大小

# makedumpfile --mem-usage /proc/kcore

步骤三:修改 Kdump 的配置信息

3.1 修改 Kdump 的配置文件

# vim /etc/kdump.conf

将以下内容:

......
path /var/crash
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l --message-level 1 -d 31
......

修改为:

......
path /var/crash
core_collector makedumpfile -c -l --message-level 1 -d 31
default reboot
......


补充:
1) path /var/crash
2) -c 参数会对搜集的内核崩溃时的信息进行压缩
3) default reboot 参数会让 KDUMP 收集完内核崩溃时的信息后重启

3.2 让刚刚修改的 Kdump 配置文件生效

# systemctl enable kdump.service ; systemctl restart kdump.service

步骤四:测试 Kdump

4.1 造成系统内核崩溃

# echo 1 > /proc/sys/kernel/sysrq ; echo c > /proc/sysrq-trigger

(注意:此时系统会自动崩溃并重启)

4.2 显示 Kdump 生成内核崩溃信息

# ls /var/crash/<date>/vmcore

(补充:这里的内核崩溃信息存放目录 /var/crash/,是刚刚在 /etc/kdump.conf 文件里指定的)

参考文献:

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8/html/system_design_guide/installing-and-configuring-kdump_system-design-guide

[步骤] TeamViewer 的安装 (CentOS Linux & RHEL)

软件准备:

在 TeamViewer 的官网上下载软件 TeamViewer:

https://www.teamviewer.cn/cn/download/linux/

正文:

步骤一:系统环境要求

服服务器系统要配置好可用的软件源

步骤二:安装 EPEL 软件库

# rpm -Uvh https://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8/Everything/x86_64/Packages/e/epel-release-8-8.el8.noarch.rpm

步骤三:安装图形系统桌面

3.1 安装图形系统桌面

# yum groupinstall -y "Server with GUI"

3.2 禁止图形系统桌面以 Wayland 的方式启动

# vim /etc/gdm/custom.conf

将以下内容:

#WaylandEnable=false

修改为:

WaylandEnable=false

(补充:此步骤是为了避免让 TeamViewer 连接时出现黑屏)

3.3 设置系统开机进入图形系统桌面

#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步骤四:安装 TeamViewer

# yum -y localinstall teamviewer_15.9.5.x86_64.rpm

(补充:这里以安装 15.9.5.x86_64 版本的 teamviewer 为例)

步骤四:重启系统

# reboot